欢迎访问乐动网页版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资讯> 行业动态

煤炭企业:如何在“收官之战”交出“高分答卷”?

发布时间 2025-05-27  来源:

煤炭企业:如何在“收官之战”交出“高分答卷”?

来源:中国煤炭工业杂志        2025年05月07日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2025年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(2023-2025)的收官之年,也是检验改革成效的关键节点。不久前,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了专题推进会,吹响了冲刺本轮国企改革的“号角”,强调要聚焦重点任务,确保改革目标如期实现。

作为传统能源行业的代表,煤炭企业如何落实改革要求,破解发展难题,打好“收官之战”,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。


改革深化提升,意义何在?


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,是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战略高度,继部署实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之后,面向新时代新征程作出的一项全局性、战略性重大决策部署。深化对改革提升重要性的认识,对于煤炭企业转型升级和更好履行能源兜底保障职责,无疑具有重要意义。

安全是发展的前提。国有企业作为维护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基石,必须把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和能源资源安全作为重大使命责任。煤炭是我国能源体系的“压舱石”,在未来较长时间里,煤炭的能源主体地位仍然不可动摇,特别是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,全球能源博弈日趋激烈,能源供给格局急剧演变和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的态势下,我们对煤炭的注意力不能分散,煤炭这篇“大文章”仍需用心扎实做好,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提升,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,切实发挥煤炭产业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、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科技创新、产业控制、安全支撑作用。这是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需要。

另一方面,改革深化提升,是煤炭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,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,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之举。增强企业核心功能、提高核心竞争力,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鲜明导向和价值所在。“双碳”战略目标和我国新型能源体系构建态势下,煤炭行业既要承担能源兜底保障的重任,也面临严峻的碳减排和新能源快速发展带来的压力和挑战,以改革破题势在必行。

这就需要煤炭企业通过改革深化提升行动,实施更多标志性改革,进一步优化经济布局,调整产业结构,完善治理机制,加大关键核心前沿技术攻关,推进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,推进传统煤炭产业改造提升,加快向绿色清洁能源转型,更好发挥煤炭产业在经济体系中的核心功能。


当前,改革深化提升任务为何紧迫?


客观来讲,通过实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,国有煤炭企业改革发展取得重大成果,煤炭在能源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和支撑保障作用愈加凸显。但一些长期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尚未彻底破除,一些企业仍存在大而不强、资产收益率不高、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。

同时,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,能源革命及产业变革深入演进的当下,煤炭行业既逢蜕变求生、向新而行的新机遇,也正面临新的时代课题、发展难题。长期矛盾积累和现实困境的叠加,成为行业发展的严峻考验。

当前,煤炭行业企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,老矿区煤炭企业转型发展面临诸多困难,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及煤矿智能化、数字化建设关键技术有待突破;同时,产业转型步伐较慢,新旧动能转换不畅,科技创新能力不足,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,体制机制改革不彻底,人才结构不适应转型需求,新能源、数字化等领域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,都成为亟须破除的掣肘因素。“双碳”战略背景下,建设现代化煤炭产业体系、发展新质生产力、推动煤炭绿色低碳转型任重道远。

这些问题,需要用系统的思维、改革的办法、创新的思路加以解决。

所以,煤炭企业必须通过改革提升行动,破除体制故障顽疾,激活潜力效能,增强核心竞争力,着力打造发展方式新、公司治理新、经营机制新、布局结构新的现代新国企,提升生产保供能力,更好支撑国家战略实施。


答好“必答题”,交出“高分卷”


无疑,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是道必须交出高分的“必答题”。

煤炭企业要聚焦“国之大者”,切实把充分发挥煤炭战略功能价值放在优先位置,突出重点、综合施策、全面发力,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。

——以产业焕新升级为抓手,构建“煤炭+”多元产业体系。破除“一煤独大”的发展路径依赖思维,聚焦传统能源绿色化、低碳化、多元化发展,锚定产业焕新升级,大力延伸拓展煤基产业链。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步伐,重点布局风电、光伏、氢能等清洁能源,推动煤电联营及煤电与新能源耦合发展。延伸高端化工与新材料产业链,推动煤基新材料研发应用,提升附加值。探索“煤炭+数字经济”新模式,利用大数据、物联网技术优化供应链,发展新业态,以数字技术、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。

——以科技创新革新为动力,突破“卡脖子”技术。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,加快智能化矿山建设,推动采掘装备智能化升级迭代,推广5G+智能采煤、无人驾驶矿卡等技术,进一步提升煤炭开采的智能化、数字化水平,释放智能化产能。大力开展低碳关键技术攻关,重点突破CCUS、煤制乙醇等低碳技术,降低碳排放强度,提升煤炭产业的“含绿量”。聚焦功能使命,完善科创体系,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,联合高校、科研院所设立创新中心,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,推动技术产业化,让科技真正成为促进煤炭新质生产力跃升的强力引擎。

——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牵引,激活发展活力。围绕提升活力效率深化改革,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和市场化运营机制,破除深层次体制障碍,构建起产权清晰、权责明确、管理科学的新型企业制度,打造“四新”现代新国企。革新管控模式,加强战略管控和精益管理,构建煤炭生产经营全周期管理新模式,提升资源要素整合和煤炭产运销协同能力,推动产业布局向优势业务集中,放大资源规模化、协同化效应,提升协同创效能力。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,在新能源、新材料等板块引入战略投资者,优化股权结构,促进共赢发展。深化“三项制度”改革,推行经理层任期制、契约化管理,实施全员竞聘、末位淘汰,精简机构,压缩冗员,提高人均效能。完善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,探索股权激励、超额利润分享等中长期激励机制,实施“项目跟投”,激发全员创新潜能。

——以革新优化人才结构为保障,支撑战略转型。发挥人才“第一资源”的核心支撑作用,加大高端人才引进,设立“绿色人才专项”,重点招聘引进智能化、数字化领域的新型高端人才,引领企业绿色智能转型。加强现有人才培训,创新培训模式,建立“煤炭—新能源”双轨培训体系,推动技能升级,夯实新型技术和管理人才储备。革新人才管理机制,优化薪酬管理体系,构建用工规范、工效联动、分配合理、运行高效的市场化新型经营责任制,不断激发人才活力。完善科技创新机制,打造创新性人才队伍,持续深化创新链、产业链、资金链、人才链融合,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,以科技力量催生煤炭新质生产力,促进煤炭工业绿色低碳智能转型。


毋庸讳言,改革已驶入“深水区”,“低垂的果实”早已摘完,面临的全是“硬骨头”。煤炭企业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,聚焦产业转型、科技创新、体制机制、人才建设等主攻方向,聚焦重点难点全力攻坚,以“时不我待”的决战姿态,坚决打赢这场“收官之战”,交出“高分答卷”,以改革“关键一招”助力煤炭行业更大范围、更深层次、更高质量发展。


联系我们 | 版权声明 | 隐私安全 | 网站地图